餐饮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餐饮老板内参【官网】

200万+餐饮老板都在关注的餐饮产业链平台;业务涵盖:媒体传播、餐饮培训、餐饮数据研究、餐饮报告出版、餐饮严选加盟、餐饮供应商优选、餐饮项目孵化等;获财经作家吴晓波、源码资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战略投资

亲测51家餐厅,发现两类门头最容易“踩雷”!

亲测51家餐厅,发现两类门头最容易“踩雷”!
于聪聪
经营干货
2019-04-08
8.7万

餐饮经营,并非越创新越好,有些基本规则需要遵守,特别是门头。


内参君以一家商场为样本,实地探访了51家餐厅,找到旺店门头三大法则,以及两个劝你不要踩的坑……


餐饮老板内参 测评小分队 /文



为了客观反映目前“主流”商场餐饮的现状,内参君选择了一家二线城市的标杆商业体:正弘城。


它位于郑州市花园路商圈,去年底新开,试营业当天有超过15万人次的客流。


这里交通便捷,与地铁线无缝接驳,客群以年轻人为主、消费能力强。商铺寸土寸金,竞争趋于白热化。


在餐饮品牌引进方面,喜茶、奈雪的茶、湊湊等不少网红品牌在河南的首店,都选择进驻这里。


内参君此次主要以正弘城7楼和8楼的51家餐饮品牌为样本。


餐饮经营,并非越创新越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需要遵守。店名的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正弘城,内参君发现,能吸引客流的餐厅,名字设计都有一些共同点:


旺店门头第一法则:

店名能让人快速识别,愿意传播


店名的首要目的,就是告诉顾客:“我是谁,我是做什么的。”


内参主笔王新磊认为,名字设计,有一个基本原则:让别人能快速识别,愿意传播。


比如,让顾客听到名字,就能马上联想到餐厅卖什么,也就是业内常见的“品牌名+品类名”。


正弘城内大部分餐厅,都满足了这个基本需求,比如,巴奴毛肚火锅、炉小哥烤肉、北疆饭店、花千代秘制烤鱼、麦哲沙拉、吕氏疙瘩汤……等等。



这条店名法则,又可以分为两种应用思路——


1. 巧妙结合,把品类“融”进品牌名里


部分餐厅会将品牌名和经营品类做巧妙融合,比如“铁板诱惑”、“弄粉儿”。还有这两年爆红的茶饮品牌:喜茶、奈雪的茶。



2. 简单直接,使用“品牌名+品类(或主打产品)


也有不少餐厅,采用简单直接的“品牌名+品类(主打产品)”形式,这种是最常见的,比如“巴奴毛肚火锅”、“羲和烤鸭坊”、“湊湊·火锅茶憩”、“吕氏疙瘩汤”、“炉小哥烤肉”。



这两种店名类型,都属于“品牌名和品类结合”形式,最大的优势是直观,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家经营什么的餐厅。


以正弘城为例,在内参君探访的51家店里,有80%都是这样做的。


旺店门头第二法则:

门头大大大大,字体简简简简


门头是餐厅在商场内和消费者的第一触点,当把店名呈现在门头上时,如何能让自家品牌在众多餐厅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快速注意到?


方法就是:简单直接,门头要大大大大大大,字体要简单简单简单


去年年底,华与华华杉在餐饮老板内参举办的中国餐饮创新大会上也说过,“招牌一定要大。因为,越大,离得远才看得见。”


在门头呈现方面,位于正弘城内的巴奴毛肚火锅和吕氏疙瘩汤,显然是经典案例。


内参君站在7楼,正对面两层共有4家餐厅,首先扑入眼帘的却是8楼的两家餐厅,“巴奴”两个大字十分显眼,其次就是它旁边的“吕氏疙瘩汤”。



而和内参君同样位于7楼的“羲和烤鸭坊”、“黎你很近西餐厅”,却几乎没被注意到。


仔细观察,内参君发现,巴奴毛肚火锅和吕氏疙瘩汤的门头有3个共同点


 餐厅名的文字颜色和门头颜色反差大,辨识性强。


 门头看起来很大,留白相对较少,但也并不会给消费者造成不适感。品牌名称相比7楼的两家餐厅,更清晰,视觉冲击强。


 餐厅名的字体庄正、简单,消费者一看就能明白。和7楼品牌名更有设计感的两家餐厅一对比,谁更直接,一目了然。


总结一句话:越是简单直接的呈现手法,越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旺店门头第三法则:

多渠道展示店名,尽可能多触达


优秀的餐厅,会想方设法,把餐厅的名称,通过各种渠道触达消费者。


在探店的过程中,内参君对一家餐厅印象很深刻。


这家餐厅叫“热煲猪肚鸡”,位置有些特殊,位于商场8楼“宴豫·饕客”餐饮主题街区的入口。


除了正门口,餐厅还有一个侧面也紧邻商场走廊。


因此,除了正门口的招牌之外,“热煲猪肚鸡”利用地形优势,在餐厅内紧邻走廊的一侧,也设置了一个大招牌。


同时,招牌旁边还有一个显示大屏,播放门店的宣传片,虽然听不到声音,但是不停闪动的大屏,同样吸引到不少目光。



同样善于通过宣传片吸引关注度的,还有巴奴。在巴奴的门口墙壁上,嵌着一台大电视,大声地循环播放巴奴的宣传片。


听到声音的消费者,也会忍不住驻足而观。而这些,都是巴奴潜在的顾客。


良心建议:

这两种类型店招,容易踩雷!


在探店的过程中,内参君也发现,有一些餐厅的名称,依旧踩中了一些坑,主要集中在这两类:


1. 餐厅招牌上的字体过于追求逼格,设计感太强,消费者看不懂


在正弘城7楼,内参君盯着一家档口店的招牌,足足思考了有一分多钟,“到底叫啥名字?什么代同什么?”


放上图,大家一起来猜猜:



后来,内参君实在猜不出来,忍不住问了一下。


内参君:“麻烦问一下,你们这店到底叫啥?第一个字念啥?”


店员:“叫世代同糖!第一个字是世,世界的世。”


内参君:“哦哦,我看半天没看懂。”


服务员笑了:“名字是老板起的,字是找书法家专门写的。高手写的字,一般人都看不懂。”


这种“看不懂”的店名,在追求逼格的同时,也是默默地在门店和消费者之间设置了一道障碍,把潜在顾客往外推。


在大众点评上,有顾客对这家店进行评价时,说:“这家店路过好几次,之前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传统甜品,就试了…… ”如果他能早点儿看懂门店名字,估计路过的第一次,就会进店消费了。


在7楼,还有一家餐厅叫“黎你很近西餐厅”,店名用了蓝色霓虹灯样式,内参君十米开外看过去,完全看不清餐厅名字是什么。



走进之后,才琢磨透名字叫“黎你很近”。但好在,“西餐厅”三个大字还比较显眼,能让顾客知道这家餐厅是卖啥的。


2. 门头上只出现品牌名,没有经营品类。你到底是卖啥的?


有一部分餐厅,门头上只挂着品牌名,看不出经营品类。


如果消费者之前对这家餐厅不了解,就会搞不明白“这家店到底是卖啥的”。


比如:这家叫“度小月”餐厅,主要经营台湾小吃。可是它家的门头上凸显的除了“度小月”,就是“百年老店”和创建年份,没有台湾的元素。



这导致不止一名消费者认为,这是一家卖川菜的饭馆……



其实在正弘城,能看到不少类似的餐厅,比如“曼玉餐厅”、“coco都可”、“鸿茂斋”等。



但是,和“度小月”这个对于郑州人来说稍显陌生的品牌不同,“曼玉餐厅”、“鸿茂斋”在郑州本地,知名度都很高。


“曼玉餐厅”是一家融合菜餐厅,在大众点评上几乎一水的五星好评,评价的关键词都是“服务堪比海底捞”、“菜品好吃”。


而“鸿茂斋”在郑州则是有着30年历史的铜锅涮老店,品牌力也是杠杠的。


“coco都可”的全国知名度,多数消费者对它都有基本了解。


而且,内参君翻看了“曼玉餐厅”、“coco都可”早期的照片,它们也都是老老实实把品类名称放在门头上的。



说白了,门头只凸显品牌名的做法,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果你是一个新品牌,或者品牌力还不够强,建议不要采用这种“任性”的形式。


当消费者不认识你的时候,看到餐厅只有孤零零一个品牌名挂在门头,很大的概率就是“与你擦肩而过”,或者发生类似“误把台湾美食店当成川菜馆”的尴尬。


因为消费者一眼看去,并不能知道你卖的是什么。他需要先研究“这是一家卖什么的餐厅”,再做出“是否踏进去消费”的决定,这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要比其他餐厅高得多。


对于餐厅来说,让消费者能轻松了解你,才是吸引他进店消费的基础。


530
点赞,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