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快餐持续火爆 抓住风口就抓住了机会
小吃快餐多以单店、夫妻店为主,却是餐饮业最大、最复杂的品类,遍布全国各地,门店已经超百万。
据《中国餐饮报告2020》显示,2019年,小吃快餐赛道里最大的细分品类是快餐简餐,能够满足顾客“吃饱”的刚性需求,占比32.5%;其次是米粉、面条、包子等主食,以连锁品牌模式布局,仅占比20.6%。
今年疫情给整个餐饮业带来严重冲击,上半年几乎都处于停业、亏损、关店的景象。但在疫情过后,小吃快餐出现迅速复苏。
据美团大数据显示,今年1-8月,小吃品类订单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3.0%,交易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7.8%;小吃外卖订单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106.1%,交易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116.9%。
九园包子则早早入局小吃快餐品类,在包子主食的基础上,引入重庆名小吃。不仅带动门店销量和客流增加,又把重庆小吃带入更大的市场。
产品结构的创新,助力九园包子营运状况的快速恢复,今年8月份营收环比7月份增加30%,同比去年同期恢复110%。
大品牌入局 资本青睐
随着时代变迁,80、90后人群日渐庞大,小吃快餐类作为这一群体日常生活的习惯性消费,被资本广为追捧。
海底捞开了面馆,今年又推出新品牌“饭饭林”和“秦小贤”,分别经营快餐盖饭和米线;西贝也在快餐市场做了多次尝试,先后推出西贝燕麦面、麦香村、超级肉夹馍、西贝酸奶屋,以及今年备受关注但未开业的弓长张。
资本方面,互联网大拿腾讯入股了和府捞面,入局餐饮行业。各大品牌和资本都对这块大蛋糕虎视眈眈,足以显示小吃快餐品类的红海市场巨大,竞争也异常激烈。
作为拥有重庆老字号、中华名小吃、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荣誉的九园包子,2016年重庆首批老字号混改转型后抢占先机,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进入小吃快餐市场,并得到了资本助力。
九园包子有着坚实的“粉丝基础”,其创始人是孙中山旗下俞毕威部的参谋长苏泽九,1931年花费2000大洋,在重庆的“华尔街”小什字,开办了一家叫“九园”的食肆,徐志摩、郭沫若等知名人士是其常客。
其混改后以小吃快餐品牌连锁化运营,2018年至今已获得汉能资本等在内的近亿元投资。其中包含目前市值千亿的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投资方高榕资本,也有曾连续跟投四轮摩拜的熊猫资本,其创始人李论曾表示,九园包子的商业模型符合熊猫资本对新型消费连锁的偏好。
截至目前,九园包子门店数量在180家左右,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200家店的布局。九园包子负责人表示,将致力于将九园品牌打造继重庆火锅、重庆小面后的第三张重庆美食名片。
主食扩充 加入小吃 让口味不再单一
传统包子店营业时间短、消费场景单一,高峰期集中在早餐时间;此外,消费者需求更多元,口味更复合。
为打破这壁垒,迎合消费者需求,九园包子在标准化经营管理之下,以百年口碑名包爆点引流,增加特色地域小吃,既满足顾客正餐刚需,又多维度地满足了顾客需求。
九园包子以非遗技艺酱肉包为人熟知,90年的品牌和口碑得以积淀。通过对包点口味不断深挖,甜咸荤素数十多种口味的包子,辅以粥品豆浆等搭配,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多元口味和营养需求。
同时,借助地理优势,将重庆人熟悉又近乎消失在街头巷尾的重庆特色小吃,如油茶、糯米团、豆腐脑等整合重现,既丰富了SKU、凸显品牌地域特色,同时又拉近顾客的心理认知。
相对于包子,小吃快餐在经营时段上更宽泛,无疑是一种盈利能力的补充。
为了保障全时段高频运转,九园引入了刚需营养米饭系列,重庆特色面线系列,对正餐时段进行充能,目前门店SKU已超40种。
据了解,九园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已形成无厨师化及标准化的经营模式。从厨房操作、点餐收银和督导运营等多个维度输出SOC,提高管理效率和保证稳定的出品品质。
对标便利店开店模式 增强门店存活度
小吃快餐市场需求大,消费频率高,产品易标准、模式易复制的优势,加上有策略、成规模、有布局的扩张方式,促使九园在今年疫情期间,顺利开出200多家店。
九园门店体量小,并不适合单体作战,所以在门店布局时采用了罗森、711等便利店的开店策略。新目标市场需要有3家及以上店数的开店需求才尝试进入。
通过集中刷存在感,有助于消费者快速打造品牌认知,形成强品牌效应;同时也能降低当地加盟商的原物料运输成本,进而提升门店存活度。
当然,九园包子因其品牌力,营运模式及产品结构优势,在门店选址方面具有多样化选择,除了常见商务办公地段、高流量精致商圈、社区式临街店铺,在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类特殊物业也有一定优势。
树立品牌加速开店 不如拼供应链
目前,九园包子的市场集中在重庆,客单价人均在16元,单店日订单平均有300-500单,早中晚三餐占比为3:4:3。
总结
佳音呐 18842356756(同微信)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