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餐饮老板内参【官网】

200万+餐饮老板都在关注的餐饮产业链平台;业务涵盖:媒体传播、餐饮培训、餐饮数据研究、餐饮报告出版、餐饮严选加盟、餐饮供应商优选、餐饮项目孵化等;获财经作家吴晓波、源码资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战略投资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梳理出餐饮人必读的重点!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梳理出餐饮人必读的重点!
餐企老板内参
餐数解读
2022-03-07
3万


2022年两会正在进行中,我们针对两会中关于餐饮的提案(部分),做了梳理和解读。


总第 3082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政府工作报告:
对餐饮住宿旅游业等予以帮扶


3月5日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包括对餐饮等受疫情影响重的行业予以帮扶政策倾斜。

内参君仔细研读这份报告,针对餐饮,其中有几点值得关注:


政策解读 👇

减税与退税并举,直指餐饮企业的“成本难关”。餐饮行业三高一低现象始终不减,各项成本都是“重重的大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新的组合式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这一政策对餐饮企业格外利好,极大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

报告中明确将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政策覆盖面广且精准,再次延长了小微企业、餐饮等行业恢复发展的“窗口期”。


政策解读 👇

金融支持,保住餐饮的“现金流”。这些政策倾斜,对于企业来说可大大缓解现金流压力,将流水用于更加急需的地方。同时,也将对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利好,数量巨大的小微企业虽然是餐饮行业的主体,但却是餐饮产业链中实力最弱的一支。保护小微就是稳就业、稳民生。创业者则可以主动关注当地政策,寻找有利于自己的条款,合理争取资源。


政策解读 👇

政策帮扶,减轻中小商户负担。疫情后,餐饮商家对于线上平台的使用比例大大提升。一方面,线上平台帮助餐饮商家在关键时刻度过了难关,也帮助一部分商家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高抽成薄利润,也是商家们头疼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正是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未来有可能有进一步的政策出来,引导双方实现共赢。

另外,由于各地疫情的影响,餐饮行业受到较大的影响,需要地方的帮扶政策帮助,以度过难关。这一点,在去年各地政策中可以看到,如哈尔滨、厦门等地出现局部疫情后,当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的帮扶政策。今年的大环境依然要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内参君认为餐饮人还不能松懈下来,政策帮扶让人看到更多希望,但必要时可以选择及时止损。


政策解读 👇

稳岗补贴,支持不裁员、少裁员企业。“保就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长期的,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提振经济、以增长拉动就业;一种短期的,通过财政补贴、政府创造岗位等,进行就业扶持,并加大创业支持。去年来,疫情呈现多点突发的情况,对各企业的用工形成极大的挑战。政府报告一方面鼓励餐饮招工用工,另一方面,餐饮老板需要密切注意政府在就业方面的政策,积极申请补贴和减免,不要凡事“自己扛”。



数字化转型

传统餐饮不被淘汰的“必修课”



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1、各地要支持传统餐饮街区升级改造,打造新的餐饮主题,带动更多餐饮企业参与升级改造。如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机场、车站等地建立餐饮智能应用化场景等。

2、建议鼓励龙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按需定制培养人才。推广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制度,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餐饮职业经理人、管理人才等。

3、餐饮企业转型升级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稳经济、稳就业,关键是稳企业。”

4、建议国家设立专门餐饮发展基金。

提案解读 👇

如今,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餐饮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出现强者愈强、弱者出局的“马太效应”,倒逼餐饮业启动数字化争夺战。然而,餐饮行业数字化程度弱,除外卖和线上点单外,其它数字化服务渗透率相对较低,甚至不到10%,数字化转型还有较大空间。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包括业务和管理两方面。业务上,应该让消费者有更优质的体验,流程上更便捷,服务上更人性化;管理上,数字化工具应更好地赋能企业管理,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根本目的。

当前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则是覆盖从餐前到餐中再到餐后,涵盖预约、营销、支付、外卖、商城、会员、周边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整体能力。具体来说,餐饮进行数字化升级,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1、思考“当消费者不能到店时,如何做生意?”餐饮企业应该重视线上,无论是外卖、小程序,还是私域流量、公域流量,总之要抓住一切线上的机会,有备无患。

2、目前很多线下餐饮门店的数据是非常碎片化的。如何实现数据线上和线下、内部和外部打通目前是个难题。

3、数字化的核心是降本增效。当前,很多餐饮企业的利润还是靠粗放式经营挣来的,对于很多老板来说,还未能意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好处,认为花钱做系统化搭建是“支出”。而实际上,降本增效才是数字化的核心目标。

二三流的企业重视前端营销,一流的企业重视中后台的管理建设和供应链建设。



预制菜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提案解读 👇


刚过去的一年,预制菜作为一个火爆品类迅速发展。当前,赛道的五类玩家,分别是专业预制菜企业、餐饮企业、农牧水产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零售企业。大家各有千秋、明争暗斗。


今年春节期间,多个平台预制菜销量数据喜人,实现“井喷效应”,造出了巨大的声势。


通过这次大规模上线年夜饭市场,预制菜企业迎来了C端最严苛的检验和反馈。事实证明,面向全国“冲刺”年夜饭餐桌,也是对预制菜企业冷冻技术以及供应链、冷链运输物流能力、配供能力的考量,而亮眼数据的背后也传出不少的吐槽。


当下,预制菜才刚开始进入C端市场,工厂仍然以小、弱、散的形态为主,缺少完善的商业经营规模,原材料议价、生产成本分摊能力均有限,因此,价格优势尚未完全体现。加上资本蜂拥而上,也或多或少导致品牌竞争畸形,换句话说,预制菜真正的考验还没到来。


近期,内参君也发现了一些新动态,这也传递出预制菜或将持续火热的信号:


2月22日,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底,山东以8423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排名第一;2月28日,“中国味道·粤品粤香”预制菜推广月活动在北京和广东两地启动;3月4日,安井食品发布公告,称将投资10亿元建设预制菜肴生产项目。


此前,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公开表示,称未来将重点发展贾国龙功夫菜,并透露计划2022年在北京开出更多贾国龙功夫菜独立外卖专门店和堂食餐厅。他表示,“疫情改变了餐饮,预制菜是未来餐饮的大趋势。未来西贝会选择融资上市,一是餐饮需要现金流,二是预制菜需要做大规模,而规模效益必须有资本进入。




连锁餐饮的破局:

重新调整商业模式,构建新的盈利模型



他表示,餐饮行业面临两大挑战:


1、消费习惯的改变。大部分的连锁行业,包括餐饮行业在内对互联网模式还不够熟练,不适应当下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链路,渠道分散,因此在销售上面临巨大冲击;


2、外界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原材料成本上涨,销售降低加上成本上涨导致很多企业都面临特别大的困难。


提案解读 👇


疫情的多点突发,让餐饮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毫无安全感”。在洪明基看来,提高餐饮业效率的唯一出路是数字化、科技化。“无论是夫妻店还是连锁餐饮企业都需要全域发展,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拉新和转化,积极布局顾客满意体系和会员体系。”


过去一年,头部企业纷纷放慢节奏,进入“自省阶段”,便可说明一切。餐饮人无论选择哪一种策略,最直接的评估点就是:品牌赚不赚钱?单点盈利模型是否完善?毛利多少、成本结构是否清晰?未来的复购力强不强……


我们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1、餐饮销售模式需要迭代。从堂食、外卖这些渠道,真正迭代到餐饮零售化这个概念上。真正实现模式的突破,比如无人化、去厨师化的进一步加强,小店模型的优化等。


2、评估门店是否赚钱,时间把控是个“技术活”。三年五年为单位,容易陷入持久战;两三个月又容易让创业者陷入投机心态。1年左右,是比较有价值的时间段,经历四季、经历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的迭代。


3、从咖啡、烘焙学习“小店模型”精髓:以某一款爆品作为主打产品,同时配上几款适合的周边连带销售。这些店的模型都不是很大,15-30㎡的门店较为常见,一旦出现,往往就是几十家店甚至上百家店的扩张。


相对于传统的重餐饮(店面大、投资大、人工多等),小店模型(店面小、投资少、人工少等)具有很多投资优势。




成本控制需“多举措”

缓解经济下行与刚性成本上涨的矛盾



提案解读 👇


疫情突袭,让餐饮业最初一度陷入恐慌黑暗之地,两年时间的疫情反复下,在国家政策、餐饮企业、资本和市场等全方位的带动下,已然可以最快做出反应,以应对疫情危机。


对于连锁餐饮企业而言,由于其跨区域门店网点多,就业人员密集、经济规模效应大等特点,经济下行和刚性成本上涨加剧了企业经营难度。


尤其面临疫情的长期影响下,餐厅租金、物业费用、用电成本等都将继续增加企业经营压力。增利不增收,是当前众多餐饮企业的共同状态,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成本变化。连巨头海底捞也被困在硬性成本中。


在这个背景下,洪明基提出延长疫情期间租金减免会计处理的规定、专项出台房租减免指导性文件、疫情期间物业费减半、实行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等建议。


当然,目前来看帮助餐饮企业控制甚至降低成本,将会是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但是,企业经营除去成本,更要熟悉如何找到更有利的运营模式?是否需要门店升级?或亟需加强服务升级、或在产品上增强研发和创新,为顾客营造安全的饮食坏境和健康的美食。


除了来自外界支持,餐饮企业也应该跟随市场发展及时调整自身品牌发展方向;提前部署防范疫情及其他挑战的措施,以备不时之需;抓住疫情减弱时期,加速提升餐厅经营。


一面节流、一面开源,或许是餐饮人接下来需要长期思考的核心要点。




海外中餐:

饮食文化“走出去”



提案解读 👇


中餐掀起第四次出海浪潮的时候,海底捞、眉州东坡、大董、奈雪的茶、喜茶、张亮麻辣烫、小龙坎、大龙燚、庆丰包子铺等知名餐饮品牌纷纷走出了国门。


比如杨国福麻辣烫已经在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美国、日本等开出加盟餐厅;霸王茶姬也在多个国家布局“国风茶饮店”;今年1月份,湊湊海外首店亮相新加坡等等。


而2022年冬奥期间,中国美食成功展现给了全世界,在奥运村食堂里分布着中餐、亚洲餐、沙拉区、披萨、意大利面、世界餐台等,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让大家在同一个餐桌上品尝且领略到全球各地的食物风土人情。


包子、饺子、麻辣烫等中国美食,频频被远动员夸赞和分享,而透过这一系列情景,把中国饮食文化透过这些载体传递到了全世界。业内人士分析,或许对于中餐出海来说,是一轮新的机会。



关于中餐出海,我们也提出“后疫情时代”下的几点建议:


轻资产非常重要。各方成本上涨下,轻资产运作下的小店模型,更具备出海优势,也更加灵活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其次,清晰客群画像,本土化或创新化都可以;最后,善用数字化工具,只有各个环节尽可能的数字化,才能更加有效的做统一管理。




轮值主编|王盼    视觉|代丹



商务合作:
煎妮 18501112924(同微信)
真真 18501116172(同微信)

转载联系:

内参小秘书 neicanmishu(微信号)


投稿邮箱:
nctougao@watcn.cn


1.7万
点赞,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