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大众点评围绕“评价公信力”举办商户恳谈会,邀请10家本地餐饮商家,围绕评价累积、差评申诉等议题展开讨论。有商家表示,门店线上热度与评价量密切相关,门店难免陷入“促评内卷”;有商家反馈,就算公司禁止店员“用免费饮料换好评”,却还是收到了“诚信处罚”;也有商家提出,不清楚“评价展示”标准,评价申诉链路繁琐,成功率低.......针对商户种种疑问,大众点评代表表示,将持续加强模型建设和识别能力,主动防控商户评价风险;鼓励商户申诉不合理差评,畅通举证渠道,投入人力审核;同时迭代评价展示标准,新增线下促评工具。未来,将持续通过恳谈会等方式,与商户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携手提升评价真实性,从而让用户获得更真实的决策信息参考,让认真做生意、在意顾客体验的商户获得更多青睐。
◎大众点评围绕“评价公信力”召开商户恳谈会
摄影:李鑫
“送您一份免费甜品,可以麻烦写一个五星好评么?”近年来,越来越多餐饮商家以赠送免费餐品为“利益钩子”累积线上评价。由于门店评价量关乎线上热度,不少经营者陷入“过度促评”漩涡。这不仅影响顾客体验,还导致“促评动作变形”,有商户由于违反平台诚信规则遭到处罚,得不偿失。“现在大部分客人是懒得写评价的,门店想要快速累积评价,就必须促评。”重八牛府的杜总谈到,现在大众点评用户越来越多,往往商家越重视,动作就越容易变形。“既然投入了成本,肯定希望得到好评。这导致‘积累评价’慢慢变形为‘要好评’。”他还谈到,品牌有门店一直位于北京某榜单前列,后店铺由于收到违规警告暂停店内促评动作。结果仅一周内,门店榜单排名出现下跌。更有商家针对“促评”行为本身的意义提出质疑。“商家要求顾客写好评,其实是损伤顾客体验的行为。如此来看,‘促评’仅仅是商户内卷,对于顾客并没有意义,反而是一种打扰。”街边儿牛肉串的付总反馈了一线门店伙伴的思考,“这违背了做餐厅的初衷。”大众点评用户调研也显示,不少顾客对店员在赠送饮料后过度索要好评的动作表示反感。针对商家被各类评价指标裹挟的困境,大众点评代表表示:“我们其实并不鼓励过度追求评价数量,而是提倡关注评价内容,基于真实反馈提升门店经营,形成正向循环。如果商家想要获得更多有帮助的评价,可以参与‘免费试’等合规活动,或提供优惠团购、打卡有礼体验,以收获口碑流量的双丰收。”上述代表还提醒,部分代运营机构刻意夸大线上流量运营的作用,也容易导致行业陷入不当竞争。据透露,大众点评正在推进“评友神券”新运营活动试点,以更多样化的合规工具助力商户累积线上真实评价,与商户一同提升顾客在店消费体验。现场,还有商家指出“评价展示规则”不明确,常常努力促评,但结果甚微。“有的顾客本身就不愿意写,门店还基于对展示规则的揣测,对评价字数提出要求,进一步损害了就餐体验。”大众点评代表则介绍,评价是否展示受多种因素影响,评价内容质量低、公信力问题以及用户自删都是常见原因。未来,平台将提高评价展示规则的透明度,同时增加对各行业商家评价运营课程的投入。“虽然公司明令禁止,但还是有门店被警告‘诱导好评’,是不是某些话术让顾客有误解,被误以为是用来换好评的‘好处’?”谈及门店对平台诚信处罚的感知,北平三兄弟的负责人表示。“是不是平台误判了?”在现场,不少餐饮老板都有类似的困惑。
◎北平三兄弟负责人在恳谈会上分享“评价积累”难点
摄影:李鑫
大众点评代表解释,基于大量的商户访谈经验,“促评违规”背后的“隐形原因”,大多是门店设定了不合理的“评价量指标”。此前,某知名火锅品牌即便公司层面禁止要好评,但一线实操中却存在严重变形。旗下有门店规定员工每天完成20条好评,当服务员背着好评指标时,就会出现影响顾客体验的行为。据透露,2024年以来,大众点评公信力部门与众多餐饮品牌开展线下共建,第一步与商户一同修正不合理促评指标,第二步共商个性化的合规促评流程。不少品牌调整评价指标后,线上流量未受到影响。“拿用户手机写评价、拍摄手机屏幕、上餐前就要好评——这些促评动作都是违规的。”会上,大众点评代表还播放了官方“合规促评”视频,分餐前、餐中、餐后,进一步为商户讲解促评动作“红黑榜”。而南京大惠集团的杨总则指出,平台为调研商户诚信行为的用户回访电话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话术设置会引导用户将写评价和其他送礼环节错误关联,造成误解。根据规则,由回访电话确认的商户违规,我们无法再申诉,这不太公平。”针对上述问题,大众点评代表则表示,已收到相关反馈,并完成了话术调整。“平台将持续畅通商家沟通渠道,携手共商线上经营与顾客体验双赢的新解法。”评价真实性不仅需要商户践行诚信经营,也有赖于平台对商户的各类风险评价进行有效识别和拦截,同时畅通举报和举证渠道。就有商家在会上表示,竞对差评等不合理评价是影响线上“门面”的老大难问题。评价申诉入口深、缺少人工审核,更让店家深陷“评价申诉难”。还有商家提到,评价申诉后用户会收到提醒,商户和用户因此成为对立面,“不少用户甚至会报复差评”;举证和审核链路长,还会耗费门店大量时间。也有老板提到被平台“保护”的经历,曾有门店因外界舆情遭到大量用户差评,所幸被平台识别,隐藏了上述非亲身真实体验的评价。对此,大众点评代表表示,针对商户各类评价风险,平台持续加强模型建设和识别能力,主动为商户织起“防护网”。“很多时候,商户还没来得及看到,评价就被判为违规屏蔽了。未来,商户还可通过开店宝后台查看风险差评等识别及拦截情况。”而针对竞对恶意差评等“防护网”漏网之鱼,大众点评始终欢迎商户申诉,畅通24小时举报渠道,投入人力审核,与商户一同“查漏补缺”,共同提升评价真实性。此外,针对纠纷类评价,畅通申诉及举证通道,推出大众评审机制,邀请各界网友“线上仲裁”。据透露,大众点评对每条评价申诉高度重视,每月收到和受理的商户举报评价量级达到数十万条。大众点评公信力部门也正推进评价申诉流程改版,以更清晰的方式展示商户申诉步骤及举证格式。解答共性问题外,大众点评代表也呼吁商户理性看待差评,避免过度内卷。“我们要相信消费者会有自己的判断,不会仅仅因为几条主观差评就影响选择。”“平台如何避免商户在申诉评价后,消费者与商户之间产生对立情绪?”“大众评审是否可以考虑纳入更多商户背景评审员以提升公平性?”“现阶段评分标准对老店不友好,是否可以推出更多选店参考维度?”恳谈会上,商户代表还基于日常经营体验提出了各类建议。“商户们的反馈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透过恳谈会等方式,畅通沟通渠道,与商户携手营造更好的评价生态,一同为顾客提供更好的线下体验,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据透露,大众点评还将于近期发布《公信力透明度报告》,首次公开“评价展示旅程”,解答商户共性疑惑。餐饮老板内参已同步入驻:今日头条、人民日报、微博、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百度新闻、顶端新闻、凤凰新闻、界面新闻、搜狐新闻、封面新闻、ZAKER、知乎、支付宝、创业邦、赢商网、虎嗅、36氪、B站、抖音号、虎嗅网、21财经、钛媒体、东方财富网、联商网、前瞻网、亿欧网、雪球网、投融界、新浪财经、一点资讯、天天快报、UC大鱼号、商业新知、360图书馆等近52家媒体平台,精准瞄向产业相关读者,并与全国数百家媒体建立紧密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