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净利润双增长,
但客单价下降了
3月25日,海底捞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00亿元,同比增长4.6%;核心经营利润为62.30亿元,同比上升18.7%。
在餐饮行业进入慢增长的时代下,“火锅一哥”依然实现了收入、净利润连续增长。
以往大部分品牌的经营数据增长,都来自于门店数的增长。有意思的是,海底捞的门店数在微幅收缩,截至2024年年底,海底捞品牌全国门店数量1368家,较2023年少了6家。
与此同时,品牌客流、翻台率则是逐年增长。据统计,2024年全年海底捞共接待顾客4.15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10万人次,较上年增加4.5%。对比2022年3次/天的翻台率,2024年已经涨至4.1次/天。
同样增长的还有同店销售额。无论是一二线、三四线,还是港澳台地区,海底捞的同店数据都实现了增长。当餐饮行业都在召唤着回归门店有效营业额、有效利润的时候,头部品牌已经“率先领位”。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自营餐厅的人均消费金额下滑1.6元至97.5元,一线城市降幅大于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自去年起,消费者在餐饮消费上愈发理性,从正餐到快餐,再到火锅等赛道,客单价普遍呈现下探趋势。海底捞客单价的下调,绝非偶然,与 2024 年餐饮行业整体的发展轨迹高度契合,映射出整个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
将更多主动权给到一线,
实现差异化经营
具体到经营策略上,海底捞如何实现“单店有效营业额”的增长?
其财报中提到,2024年,海底捞在制定餐厅管理基础红线的前提下,将更多的主动权交予一线餐厅,充分鼓励餐厅差异化经营,以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着力打造“不一样的海底捞”。
产品层面,海底捞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调整上架菜品和小料台调料搭配。数据显示,2024年,海底捞全年推出了超20款全国新品和超200款区域特色菜品。包括北京区域的鲜切山羊肉、贵州区域的雷山酸汤锅底、湖北区域的藕汤锅底等个性化产品,用“本地味”赢得了“本地心”。
场景层面,为满足特定顾客的延伸需求,2024年,海底捞突破传统火锅店边界,陆续推出包间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以及与大型企业合作的企业店等不同形式特色场景店。
价格方面,海底捞采取“绝对好、相对便宜”的定价思路,门店根据自身情况精准执行差异化定价策略。针对外卖就餐场景,海底捞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推出“一人食”精品快餐。得益于以上业务开展,海底捞外卖收入增加20.4%至12.54亿元。
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海底捞对大区经理和店经理的考核机制进行了优化,并赋予大区经理产品决策权。此外,2024年海底捞开始实行双管店、多管店模式,鼓励优秀店经理和员工多劳多得。
2024年年末开始,海底捞推行专属客户经理工作,让员工与顾客的互动更紧密,提升顾客满意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海底捞会员人数已超过1.8亿人,活跃会员数超过5200万人,较去年提升8.8%。
“月更”速度开副牌
多元化经营初显成效
在主营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海底捞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孵化子品牌、引入加盟等方式拓宽发展边界,寻求新的增长点。
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曾表示:“31年来,海底捞穿越了不同的发展周期,见证了行业变幻、品类更迭与外部环境的起起伏伏,成长为一个比较受大众认可的餐饮品牌。我们认为,海底捞已具备能力去凝聚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实现共同的发展,进而打造一个连锁新生态。”
栗军 13718277715(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