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餐饮界,奇火锅创始人谢莉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18年时间,从7张桌子起家,成为13000名员工、营业额18亿元的餐饮集团掌门人。
2008年,她一举拿下第三季“赢在中国”创业真人秀冠军,获得1000万创业资本。
近年来,她多次受邀作为嘉宾对餐饮创业项目进行点评。
对于近年来火热的餐饮创业,谢莉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新创餐饮品牌,很多活不过明后年。
编故事,造神话,餐饮品牌不是这么做出来的
一段时间一来,新创餐饮品牌雨后春笋般诞生。
不过,在谢莉看来,“很多餐饮品牌就是在编故事,造神话。”
很多餐饮创业者感觉做品牌很简单,以为起个名字,编个故事,做好装修,营造点文化就可以了。最后发现很多文化是强加的,生搬硬套的,无法与产品相结合。
以去年风靡河南的小板凳火锅为例,在去年诞生并快速发展,今年全军覆没。“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根本没有根基,生搬硬套地编一个故事,不扎实,也就不会长久。”谢莉说。
在谢莉看来,明后年,从去年到现在诞生的一些新品牌可能都不会在了。
做不到亲力亲为,还是别选择餐饮了
谢莉创造的奇火锅,多年来走加盟发展的路线。在她看来,现在的加盟商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的加盟商对餐饮事业真的是兢兢业业的,态度比现在的强很多,他们真是在创业,很认真,很投入。”谢莉说。
现在的加盟商中,很多人是在其他行业小有斩获,有点闲钱,于是想开个餐饮店。这些加盟商的优势是投入很大,各方面能够按照品牌方的要求去做,而且有很好的人脉圈子,商业思维也很灵敏,跟品牌方容易达成默契。
“不足就是,这些新进入餐饮的人几乎不管餐厅。”谢莉说,其实餐饮管理跟其他行业不一样,它就是婆婆妈妈的,每天要处理很多烦琐的事。
“有的店做得热火朝天,给人感觉是高朋满座,为什么一夜之间关门了呢?厨房里面其中一个厨师每天给你浪费一斤油,你是看不到的。”谢莉说,从哪里浪费的老板们都不知道,现在的很多加盟商是从其他行业来的,以前是做建材或房地产的,大手大脚惯了。
在谢莉看来,自己已经做了18年,管理已经形成体系,会轻松一些。但是当你只有一家店的时候,最需要老板亲历亲为。
只有创意是不够的,还需要推广实力
这两年,很多其他行业的人进入餐饮业,其中尤以互联网和媒体人居多。
“就业和创业是两极分化,有的人会跨得很成功,但是大多数人会跨得很艰难。”谢莉说。
她讲了身边一个跨界餐饮的例子:有一个为奇火锅做广告代理的人士,以前经常和谢莉在一起就推广案子进行探讨,发现自己的很多点子都被采纳了,于是认为自己也能做好餐饮。
这位广告人士开了一家火锅店,但是没过几个月就关门了。
谈到原因,这位广告人士说:“以前给你做广告时,我巴不得你一年拿出两三百万做广告,多多益善;轮到我自己做品牌时,连10万块都不舍得拿来做广告。”
谢莉看得透彻——“现在做餐饮,味道好是第一位的,然后还要有渠道进行推广。说白了,你就是让一个劳工在外面给你吆喝,每天还要开工钱,这些本质的东西不能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驱动下,看到了太多创业者是在没有思考下的冲动行为……只有选对人,做对事,才会离成功更近。这是谢莉最近在朋友圈发的文字,或许是对当下餐饮创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