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餐饮老板内参【官网】

200万+餐饮老板都在关注的餐饮产业链平台;业务涵盖:媒体传播、餐饮培训、餐饮数据研究、餐饮报告出版、餐饮严选加盟、餐饮供应商优选、餐饮项目孵化等;获财经作家吴晓波、源码资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战略投资

专访 | 3年,一家失败的茶饮店,如何成长为风口中的“新茶商”?

专访 | 3年,一家失败的茶饮店,如何成长为风口中的“新茶商”?
咖门kame
严选加盟
2017-04-26
3万


  1  


关门的茶饮店,不甘的“茶饮心”


“逅唐”这个名字,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听上去有些陌生。


如果你曾生活在2010年至2013年间的郑州,也许在二七商圈的光彩市场见过,那家叫做“逅唐茶与咖啡”的门店,是它最初的模样。

坐在我面前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是它的创始人韩刚。在实在还称不上热的3月,一件polo衫,新近理了个板寸,平和而自信。


他在澳洲留学的时候,就曾领教过当地茶饮店生意的火爆,一些门店的日营业额可以达到2000多澳元。


2009年,23岁的韩刚留学归来,已经打定主意——要和茶打交道。


彼时,在茶文化厚重的中国,与茶相关的主要形态是高门槛的茶馆和档口式的奶茶店,那种亲近年轻人、又讲求空间体验的新式茶饮尚处于初生期。


从至今仍可查到的评价信息来看,逅唐开的那家门店,消费者普遍称赞有加。


“那家店生意算不好不坏,每月略有盈余。”韩刚向我回忆道,为了提升整体的品牌影响力,他又在随后的两年中开了2家店,其中第三家也是最大的一家开在火车站商圈附近,有204㎡。


“算是压倒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并不回避那个决策的失误——单店前期投资太大,资金很难周转,渐渐地影响到前面两家门店的生意。


“还是准备不足,人才储备也不充分。”韩刚把症结归结到自己当时在商业与运营管理上的不成熟。


2013年,韩刚把门店关了止损。但他并不甘心,觉得远没有到谈失败的时候,产品没问题、市场没问题,有过开店经历的他,更坚信饮品未来的风向就在这儿。


“现在谈梦想似乎有点儿俗,但茶是我内心热爱的,也是创业的源动力。”于是很快地,2013年6月,他再次创业,还是和茶有关——


只不过这一次,他把自己的定位前置,开始了今天做解决茶饮店需求的“逅唐”。



  2  


定义新茶商:靠品质+服务


1

好茶+配方,“感同身受”的需求认知


“市面上好的茶叶并不好找,找到了也很贵,特别急需一些配方。”


当一些茶贸易商仍把业务侧重放在礼品茶的时候,逅唐就给了自己一个准确的差异化定位,为面向终端的茶饮市场提供支持与服务——


从自己开店的经验出发,韩刚太清楚茶饮店急需解决的痛点了。


他带着自己开店时期一个爆款产品的配方找到曾经的竞争对手,“你只要买我的茶,把配方送给你。”对方欣然接受。


提供茶叶与配方,加之帮助其品牌做茶叶拼配与泡茶方式上的调整——第一单已见“整体方案服务商”的模样。


“那一单挣了有1000多元钱。”韩刚至今记忆犹新,“从那开始就奠定了逅唐的基因:追求好的品质,拥有好的服务。


让曾经的竞争对手接受自己的产品,本身也具有说服力。


而韩刚没有说明的,是配方受青睐背后的研发实力。


对于一个茶饮品牌来说,研发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很多人讨论去喜茶“排队值不值”,但很少有人否认其产品的好喝——其创始人聂云宸至今仍在研发一线。


但产品能为品牌建造壁垒么?很遗憾,不能。一个业界典型现象是,谁家有新品成了爆款,很快跟风之作此起彼伏,到后来谁是原创很难分清。


因此,有一款“好喝得飞起”的配方是不够的,产品的常换常新应该形成一种常态。而中间的第一反应环节,恰恰是茶商——


上游链接茶园与工厂,下游向茶饮店进行输出,当手握好茶,又有与之匹配的研发实力,其能实现的供应价值可想而知。


时至今天,逅唐茶叶与多家茶饮店合作,或许正是那句“联合研发、配方独家”Slogan效力的最好验证。


2

从头开始的“茶饮店供应”


我们在一篇文章中曾提过,当茶饮店实现茶山果园(原材料)+工厂资源(加工环节)的把控,品牌基因就浸透到行业的生态循环中——即使别人了解你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机密,仍然没办法与你竞争。


话虽如此,但对于做终端店面的品牌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直面消费者的门店形态,往往重体验、用户量大、不可控因素多。


这意味着,单论品牌在门店运营和形象塑造上,就有太多细枝末节需要维护。


蜜雪冰城有20年的品牌沉淀,店面开了2600多家,才有实力尝试向上游发力。因味茶5亿资本、大佬光环加身,关注的方是“聚焦产业链、供应商,把运营效率做起来。”


但位置稍稍前移,放在供应环节去做整合与梳理,看上去是一件更可行的事情。韩刚一早认识就到了这点,不满足做一个“中间商”——


一方面,逅唐的主要产品茉莉绿茶,已经实现自己的茶园产地直供。“未来我们的茶都会实现产地直供。”韩刚表示,“直接去茶园签署协议,约定供量。”

同时,在原有的工厂基础上,逅唐在广西横县又新建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还将设800平方米的冻库,恒温恒湿,控制茉莉绿茶中氨基酸的流失率。


 “想控制好各个环节。”韩刚如是说。


3

将“产品主义”进行到底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展上,茶与咖啡是重头戏。一个现象让啡姐印象深刻——


“系统服务商”的概念出现极为频繁,他们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原材料、产品包装设计、产品线建立、品牌策划等服务,强调“一站式解决方案”。


而在逅唐的展位,“专业与聚焦”似乎才是核心词汇。整个展位的设计无非突出两点:茶产品,茶饮产品。


更夸张的是展厅入口,在那个想必花了大价钱的宣传板上,除了标识出自己名字和展位位置,就只有4个字——“产品主义”。



这个词听来并不陌生,它被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在多个场合屡次提起,成为其品牌势能持续增强的一个核心。


产业链的渗透,产地直供的努力,计划在茶园24小时直播茶叶生长等等,都可以说是逅唐“产品主义”追求品质的体现,去确立“提供好茶”这个“1”。


当跟风在这个行业成为一种“流行”,回归到产品,突出自己的专业,是需要一种定力的。



在“术”的层面,韩刚则打了个落差化,“把好的产品,卖一个低的价格,先生存。”


超预期的性价比助力其快速渗透市场,而这种超预期认知又恰恰是“产品主义”带来的溢价使然。


配合供应链的发力,让韩刚有底气从价格维度开始进击——


“2017年我们的规划是‘野蛮生长+产品主义’”,韩刚表示,“为了一个目标客户,我们可以在价格上有所让步。”


另一个角度来说,“产品主义”对逅唐更似一套决策系统,韩刚直言不讳地表示会“挑客户”,同样也是对自身定位——以好茶为核心,要为谁提供怎样的产品与服务。


“让茶饮可以成为生活中不那么昂贵的一种日常”,这是不少茶饮品牌的愿望,以“新茶商”身份入场的逅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离实现近一些,更近一些。


— End —


0
点赞,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