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餐饮老板内参【官网】

200万+餐饮老板都在关注的餐饮产业链平台;业务涵盖:媒体传播、餐饮培训、餐饮数据研究、餐饮报告出版、餐饮严选加盟、餐饮供应商优选、餐饮项目孵化等;获财经作家吴晓波、源码资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战略投资

翻红的“中药餐饮”,收割新一波年轻韭菜

翻红的“中药餐饮”,收割新一波年轻韭菜
餐企老板内参
热点透视
2024-08-18
2.3万


总第 3947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王雨淹



年轻人爱上逛药膳坊,

狂炫“中药”


养生新潮流,就在药膳坊。从广东、深圳、武汉、到江苏、淄博...每座城市蔓延着“养生风”。


柳州不只螺蛳粉,还有中医院药膳坊,从八珍美龄汤、黑芝麻石狮子、到暖阳阳羊肉面、五行馒头、陈皮纸杯蛋糕......


来到淄博的药膳坊,顾客点完餐,直接去把脉,然后就等着上菜了,元气人参土鸡汤,口味清淡,低油低盐,药食同补的菜品以滋补为主......


江苏的药膳坊,更细致的氛围男女士的同步套餐,比如女士套餐的八珍鹅块浇头+白汤面底,下午茶则包括枸杞桂圆玫瑰饮+莲蓉八珍芝麻饼......



没想到,这些五花八门、奇奇怪怪的菜谱,引得人们纷纷去打卡,妥妥的养生餐品。


在“中药+”餐饮的赛道里,早已涌现出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冰淇淋、中药面包等网红产品。


早在2020年,同仁堂开出的知嘛健康子品牌,就以中药+咖啡的模式率先入局。目前,门店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从养生咖啡已经进军甜品、烘焙届,酸梅汤、千层酥煎饼、熬夜水、榴莲麻花、酱肉烧饼等等。近日,知嘛健康的长沙首店已经开业,位于五一广场附近,其中推出的一款人参银耳拿铁属实特别,只能说,拿铁里面放银耳不算什么,加一整根人参才叫硬核。



总之,不论是餐饮创业者、还是中药经营者,面对人们养生需求,打开了新思路。


老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陈皮具备入药、入膳、入茶的价值,是真正的“养生法宝”,这不,开始有人盯上了陈皮生意,其中一家名为Peter·Chan陈皮新茶饮的主打养生健康茶饮的品牌快速走红,其聚焦陈皮柠檬茶、陈皮奶茶等特色饮品,据说日销超300杯。


近日,上海一家名为“忠曜堂GELETO”的中药冰淇淋走红,人均38元,店内的产品有西瓜霜、川贝枇杷膏、八仙果等不同风味的冰淇淋,也有苦行僧甘梨水、养颜桑葚饮等饮品。


许多人为图个新鲜,纷纷被这颇具养生感的中药冰淇淋吸引,尝鲜过后,人们亦是褒贬不一。


有人表示模式和产品非常新颖,非常特别,“养生汉方研制的中式冰淇淋还是很神奇的,很朋克的三伏天养生。”


有人则直言不理解,“为什么总是出现这种一看上去就让人感觉有异食癖的门店呢?”,对此,有网友回复道“最近几十年,大上海一直就是艺术高于食欲啊!”



当然,还有人给出中肯的评价“整体感觉下来,噱头和创意都不错,但是口味没有支撑起来一家店,顺路尝试完全可以,但特意打卡可能还是有些失望。”


总之,喜欢的人会一直喜欢,不喜欢的人大概很难爱上。



一边是养生焦虑,

一边是餐饮创业机遇


“中药+”餐饮的走红,离不开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刚需和焦虑。由于不规律生活、熬夜、压力等问题,使得人们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影响,据《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35岁的年轻群体已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占比高达83.7%。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医养生”相关注册企业量出现持续增长,其中今年1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新增相关“中医养生”注册企业大约24万多家;而刚过去的夏天,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夏日水消费观察》显示,中式养生水的热度在今夏攀升迅速,其中,薏米水销量同比增长117%,山药水增长101%,桂圆水增长98%。


◎某加盟展会上,中药元素十分吸睛

摄图:内参君


当健康饮食、消费“三低”(低脂/低卡/低糖),成为现在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中药+”餐饮和年轻人健康养生需求可以说是互为依靠,相互契合。


而人们的健康焦虑,除了运动锻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饮食,所以饮食的健康与否很重要。


这引来餐饮品牌的深思,于是“中药+”产品诞生、以及定位于“中药养生”的茶饮品牌纷纷冒头。比如以陆藜·开了个方子、茯灵记、椿风、青楠五味茶、荷田水铺等,公开数据显示,陆藜·开了个方子在全国开出了超160家店。当然,像喜茶、霸王茶姬、孔乙己等连锁品牌也早早步入健康茶饮行列。



面对消费所需,餐饮商家、创业者追求健康养生必能不为过,在内卷激烈的行业里,品类迭代更新速度加快,消费者追求的新鲜感更是转瞬即逝,餐饮老板试图通过创新形式在竞争中寻求差异化,破局重生。


奈何,既要跟上潮流,又要抓住客流,还想要获得效益,这摆在餐饮创业者面前的是不小的挑战。以至于每当有大爆品、网红品类出现,都会有一批人跟风入局,甚至不去考虑最后的结果,只顾一腔热血去投入。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就足够见证盲目跟风的惨烈结局。


当然,任何创新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机会点,不排除有部分餐饮创业者抓住这波流量机遇。


也许,“中药+”餐饮的热度虽然还在继续,却也不得不提高防备。



从新中式到“中药养生系列”

“烂尾”的顶流如何收场


“中药+”餐饮系列如此风靡,让人不由得想起,去年全国大热的“新中式”,中式汉堡、中式拌饭、中式轻食、中式烘焙、中式煎饼、中式炸鸡、中式茶馆……诸多国潮小吃,似乎在“新中式”的镀金下,都完成了从噱头到价格的升级。


《2023年“新中式”潮流生活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新中式整体热度飙升,美食养生领域商业笔记数同比增长率最多,达到359.68%;同时,根据“有意思报告”显示,2023年小红书平台“新中式”相关笔记量增长390%,互动总量增长188%,影响力覆盖到美妆、服饰、食品多个领域。


然而,新中式这场盛宴,落实到餐饮赛道,热度并没有持续多久。不少开业时轰轰烈烈宣扬新中式的餐厅,大投资、重装修,收益和复购却不足预期。不少新中式的餐厅,在经营半年左右就纷纷倒下了,甚至投资几十万做加盟,最终也无疾而终。究其原因,大部分的新中式,把时间精力花在了形式上、氛围上,却忽略了餐饮“要卖好产品”的本质。


可以说,去年有不少品牌,是嗅到了新中式的商机和苗头,但并没有明确将其具象化。由于创意不足、内核不稳,新中式,难免沦为蹭热度的代名词。


被网友大量吐槽的“新中式馒头”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CEO秦朝曾说:“无论是塑造品牌、玩转国潮还是新中式,餐饮品牌始终是要做生意的,最终还是要被用户和顾客感知。不过,这很容易导致很高的解释成本、教育成本和传播成本,以至于缺失品牌和顾客的连接属性。”


事实上,如今大热的“中药+”餐饮系列,本质上也是“新中式”的一种。是细分到具体的品类后,再一次披上了“养生”的外衣,挖掘“药食同源”的内核,试图继续深挖新中式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努力避开“烂尾魔咒”的新中式,也在“进化”。



“中药系列”能否持续火爆?


事实上,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所对应的个体反馈也有所差异。有医学专家表示,中药类食品,需要在恰当辩证的基础上食用才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否则反而对人体有害。加上药材,就宣称有药用功效、并扯上“中医”的大旗,是极不负责任的。药膳的本质,是药而非膳,如果把本质上是“药”的东西当成“膳”,在没有医学控制下随意给人服用,是存在风险的。


如果真的要将“食补”概念做到极致,就需要重视食材的挑选和健康的属性,在专业度和“适口度”方面做平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药茶饮品牌会被吐槽“难喝”,而又有很多主打中药属性的时尚品牌被吐槽“智商税”。


“事实上,大家只是喜欢养生的理念和感觉,并不是真的爱喝中药,这是两个概念。”有餐饮业内人士坦言。不少人认为,重要餐饮的火爆,固然有其市场需求,但其中存在的营销噱头也不容忽视。


如果创新形式大于实际内核,所谓的中药系列,又会步入“新中式”的后尘。



同时,不少“中药餐厅、中药美食、中药饮品”价格并不便宜,这埋下了顾客品尝后复购率低下的隐患。比如38元一个的中药冰淇淋、52元一个的中药面包等。其实,无论是新中式,还是中药系列,A面是养生,B面,不应该是“贵价”。如果商家把“提价”作为终极目标,只是搞了个养生的噱头,那么必将难以持续。顾客也不是人傻钱多,一旦认为花钱交了智商税,那反手就是一个差评。


此外,在选址方面,“中药系列”往往存在瓶颈和限制。以社交平台上大热的元气养生局、知嘛健康、忠曜堂、仲景生活和四气五味·药食无界灵感烘焙局等品牌来看,不是自身有着中药定位,就是开在与中医院、中药店等场景相关联的位置,这种开店思路也意味着这些品牌,如果想要保持“中药”的专业调性,那么必然难以像其它品牌一样快速拓店和复制。


比如同仁堂·知嘛健康,打造了健康饮食+医馆+社交文娱的复合功能体,背靠“中药大佬”,然而,从2020年开业至今,目前北京也只有9家门店。





轮值主编|陈黎明
视觉、插图|张劲影
编辑 |权紫君




餐饮老板内参已同步入驻:今日头条、人民日报、微博、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百度新闻、顶端新闻、凤凰新闻、界面新闻、搜狐新闻、封面新闻、ZAKER、知乎、支付宝、创业邦、赢商网、虎嗅、36氪、B站、抖音号、虎嗅网、21财经、钛媒体、东方财富网、联商网、前瞻网、亿欧网、雪球网、投融界、新浪财经、一点资讯、天天快报、UC大鱼号、商业新知、360图书馆等近52家媒体平台,精准瞄向产业相关读者,并与全国数百家媒体建立紧密连接。


宋凯丽 18501112924(同微信)


内参小秘书 neicanmishu(微信号)

nctougao@watcn.cn


128
点赞,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